欢迎来到糖水文章网!

[望海潮柳永教案]望海潮教案

教学资源 时间:2020-05-22

【www.tangs-design.com--教学资源】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一):

  【教学目标

  透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光的情怀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透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尝试欣赏

  【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

  三、知人论世,了解?a href="/t/4524.html" target="_blank">尘埃形虼室狻?/p>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资料)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

  【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形胜、繁华)

  【移步换景的描述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述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

  【背景】

  这是一首投赠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往京城开封应试,飘过钱塘(今杭州)赏观钱塘江大潮,游览西湖胜景,想拜访任两浙转运使的好朋友孙何,又很难见到他,于是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望海潮》。让青楼歌伎传唱,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风格】

  对仕途充满憧憬,又是写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投赠词,赞叹杭州胜景与繁华,包含着对朋友政绩的褒扬赞美之意,也表现作者心目中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无论从意象画面气势或氛围来看,都更加接近于豪放词的风格,能够说是柳永词作中较特殊的一首。

  【意象、背景、丰富的情感、豪放的情怀,务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解读——立足文本,还原历史,情感体验,全面解读】

  四、欣赏诵读【四读品味,情感升华】

  【诵读要求】读出优美的风景,读出优雅的语言,读出审美的激情。

  【诵读技巧】节奏鲜明,抑扬顿挫,适度夸张,情感丰富,读出韵味,余味无穷。

  【上片】首句读出惊喜感叹之气,“繁华”处上扬下顿为下文蓄势。读杭州风景的词句,“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要读得婉转清丽,又要读出作者的惊艳赞叹之情,读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天堑”等富有意象特征和情感的词,要字字铿锵,读出大潮劈面奔涌而来的雷霆万钧之势,也读出观赏者的惊叹之情。到“竞豪奢”语气要上扬而有余味。

  【下片】读西湖美景的句子,意象清秀亮丽,充满闲情逸致,节奏要深情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要读出对朋友诚挚的褒扬与祝愿之情。

  五、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鼓励学生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从意象氛围、表现手法或者炼字等任一方面简单说明喜欢的理由

  【小组讨论交流,推出代表发言,老师即时互动,注重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述潜力和解读基本方法的指导,不作理解上的硬性规定。教师能够适当从学生未涉及的典型词句做延伸性的解读,与学生共同分享】

  【上片赏析“云树绕(映、掩)堤沙,怒涛卷(似、如)霜雪,天堑无涯。”】

  “绕”字写尽绿树婆娑、江堤曲折之美,“怒涛”写巨浪滔天,声势浩大,“霜雪”比喻浪花铺天盖地;“卷”字写浪滔汹涌激荡。全句写尽钱塘潮之声、力、形、;势,惊心动魄。

  【下片赏析“重湖叠巘清嘉(呼应“湖”“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数量词)”】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写山中桂花之“嘉”。“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之清秀。红花绿叶,桂子金黄,莲子清香。“三秋”,从时间写桂子飘香。“十里”,从空间写荷花满湖。全句不着形色而启人联想,形、色、香具备,把西湖名胜最动人心魄最美的景致概括描述,具有强烈震撼力和联想空间。

  【祥和温馨的生活画面】

  “羌管弄晴,菱歌泛”两句互文,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白天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总括,写百姓温馨游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官员游乐:一是宴酣之乐,二是山水之乐。“千骑”写阵仗之大,“醉”写心中陶醉,“吟赏”写精神愉悦,无一字写情却字字关情。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好景”,字面是杭州的美景,也暗含对其政绩的赞许,友情祝愿的意味更浓厚。

  六、迁移拓展、比较鉴赏

  善于铺叙,是此词一大特色。作者从不同角度精心选取最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从多维时空极力铺排,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州的极度繁华。

  试比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与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及本词对“荷花”的描述。写一段文字,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作家的作品,并简单说明理由。

  【资料】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形胜:地理条件优越。三吴: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都会:大都市。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多。怒涛:汹涌的潮水。霜雪:比喻浪花。天堑(qiàn):天然险阻,指钱塘江。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盈:充满,言其多。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里湖,故称重湖。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清嘉:清秀美丽。嘉,一般作“佳”。三秋:农历九月。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那里泛指乐器。泛夜:指在夜间飞扬。嬉嬉:欢乐快活的样貌。莲娃:采莲的姑娘。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时随从众多。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那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烟霞:山水美景。图:描绘。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那里泛指朝廷。

  【庄静江老师翻译】

  湖堤上柳色如烟,小河上彩桥似画,居屋的窗上悬挂着挡风的帘栊,门前披垂着翠绿的帷幕,错落密集的屋舍足有十万人家。云雾般的绿树掩映着钱塘江曲曲折折的长堤。澎湃激荡的巨潮涌向岸边,卷起了霜雪般的浪花,浩荡的江面一望无际。街市上珍奇物品琳琅满目,家家都穿着绫罗绸缎,争着享受奢华的生活。

  里、外湖与重叠的山岭相映成趣,清秀美丽;有深秋金黄的桂子,十里碧绿的荷花。晴天奏乐起舞,趁夜采菱欢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众多骑兵簇拥着长官,酣醉中欣赏鼓乐欢歌,吟诗观赏如烟霞的风光。他日画上完美的景致,升官回京时好向人夸耀。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

  【教学反思

  本次是高一年学生首次参与大范围的公开课,学生关注度高,课堂配合默契,实际效果比预想中好。本课围绕学校公开周“以导诱学,彰显个性,提高效率”的主题,教学重点在简单和谐的互动中较有效地得以落实,学生的学习情绪是高涨的,收获也是明显的。本人教学思想与特色的落实与发挥,以音乐与图片配合诵读的的媒体辅助课件,以诵读涵养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不求唯必须论的开放性探究教学方式,得到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与认同。但是,这毕竟是一堂带有展示性的公开课,凝结了师生的共同心血,付出了个性的努力,才会有个性的效果与收获。把自己教学思想与风格贯穿于每一堂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够做到“爱学、会学、乐学、学有所得”,任重而道远,本人务必继续努力探索实践。

  望海潮教案(二):

  《望海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述的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好处。

  2、本词景物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述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著,广西大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期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但是这个晏殊是个十分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齐在朝廷理解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忙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状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齐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能够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资料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资料;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资料,而且制作了超多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资料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资料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超多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防止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些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次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述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述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三、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十分搞笑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南宋罗打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的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内含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期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之后,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之后也没有怎样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四、整体感知:

  (1)透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述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述。那里选取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述。描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状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状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述“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从此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

  五、作业

  1、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2、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

  第三环节:相关文章导读

  在中国的诗词创作中,悲秋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创作主题。柳永的词作中也有超多的悲秋之作,除了我们在中学时学过的《雨霖铃》外,本课本中还选了他的另一首十分有名的作品《八声甘州》。另外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晏殊的《蝶恋花》(菊愁烟兰泣露)、马致远的《双调哨遍高祖还乡》等都和秋天有关。这些作品体裁不一样,作品的风格也不一样,同学们可进行比较性阅读,看看它们选取的意象有没有相似之处,看看它们的意境是否一样,作家们用秋天这个时令段通常抒发怎样的情感。

  望海潮教案(三):

  共1课时

  望海潮(东南形胜)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品味意境、把握情感,培养诗词鉴赏潜力,信息梳理

  潜力。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诵,品味语言,梳理信息,表达交流。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体会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一年级段总共12个班。绝大多数学生理解过诗歌鉴赏的指导,期望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潜力再有所提高

  3重点难点

  1.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2.语句鉴赏及炼字炼词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望海潮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怡。这天,让我们一齐走进柳永的《望海潮》,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妙景色。(板书课题)

  二、引入作者和背景(多媒体展示)

  背景: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飘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他。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词的语音、语速、语调,正字音。

  参差cēncī堤沙dī天堑qiàn珠玑jī

  罗绮qǐ豪奢shē羌管qiāng千骑jì

  2、指名学生试读,初步把握词的语音、语速、语调。

  3、师生齐读,强化对词的整体感知。

  4、指名学生概述全词所写的资料。(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四、品味语言,鉴赏探究

  学生诵读课文,逐字逐句理解文义。(自主、合作交流)

  【教师预设】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上阕主要描述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从历史角度(概括)。“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具体)

  2、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描述杭州风貌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完美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虹桥如画,千门万户参差错落。“烟柳画桥”勾勒街巷河桥之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的人烟阜盛。

  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达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述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5、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列、盈、竞写出了市民的富庶、奢华。

  6、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香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指湖中广植荷花,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7、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两句互文,“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8、嬉嬉钓叟莲娃。

  老翁怡然自得,孩童喧闹嬉戏。展开一幅太平盛世百姓安乐图。

  五、延伸

  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述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背出一些吗?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天,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六、背诵这首词

  七、小结

  八、作业:搜集柳永其它词,进行品读。

  【板书设计】

  望海潮

  柳永

  形胜(地理)——自然风光之美

  都会(都市)——都市繁华之美惊叹赞美艳羡

  繁华(历史)——民生安乐之美

  铺叙

  望海潮(东南形胜)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望海潮(东南形胜)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望海潮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怡。这天,让我们一齐走进柳永的《望海潮》,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妙景色。(板书课题)

  二、引入作者和背景(多媒体展示)

  背景: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飘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他。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三、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词的语音、语速、语调,正字音。

  参差cēncī堤沙dī天堑qiàn珠玑jī

  罗绮qǐ豪奢shē羌管qiāng千骑jì

  2、指名学生试读,初步把握词的语音、语速、语调。

  3、师生齐读,强化对词的整体感知。

  4、指名学生概述全词所写的资料。(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四、品味语言,鉴赏探究

  学生诵读课文,逐字逐句理解文义。(自主、合作交流)

  【教师预设】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上阕主要描述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入。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从历史角度(概括)。“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具体)

  2、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描述杭州风貌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完美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虹桥如画,千门万户参差错落。“烟柳画桥”勾勒街巷河桥之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表现都市的人烟阜盛。

  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达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述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5、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列、盈、竞写出了市民的富庶、奢华。

  6、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香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指湖中广植荷花,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7、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两句互文,“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

  8、嬉嬉钓叟莲娃。

  老翁怡然自得,孩童喧闹嬉戏。展开一幅太平盛世百姓安乐图。

  五、延伸

  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述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背出一些吗?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天,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六、背诵这首词

  七、小结

  八、作业:搜集柳永其它词,进行品读。

  【板书设计】

  望海潮

  柳永

  形胜(地理)——自然风光之美

  都会(都市)——都市繁华之美惊叹赞美艳羡

  繁华(历史)——民生安乐之美

  铺叙

  望海潮教案(四):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述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好处。

  2、本词景物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述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着,广西大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编着,五洲传播出版社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期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但是这个晏殊是个十分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齐在朝廷理解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忙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状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齐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能够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资料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资料;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资料,而且制作了超多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资料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资料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超多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方志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写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述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述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三、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十分搞笑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内含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期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着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之后,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之后也没有怎样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四、整体感知:

  (1)透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述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述。那里选取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述。描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状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状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述"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

  五、作业

  1、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2、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

  第三环节:相关文章导读

  在中国的诗词创作中,悲秋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创作主题。柳永的词作中也有超多的悲秋之作,除了我们在中学时学过的《雨霖铃》外,本课本中还选了他的另一首十分有名的作品《八声甘州》。另外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晏殊的《蝶恋花》(菊愁烟兰泣露)、马致远的《双调·哨遍·高祖还乡》等都和秋天有关。这些作品体裁不一样,作品的风格也不一样,同学们可进行比较性阅读,看看它们选取的意象有没有相似之处,看看它们的意境是否一样,作家们用秋天这个时令段通常抒发怎样的情感。

  望海潮教案(五):

  《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反复诵读诗词,品味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潜力,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习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1、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2、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与感悟、讨论与交流、点拨与评说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杭州的迷人景色所倾倒: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杭州到底有什么迷人的景色而让人如此难忘、如此歌咏呢?这天我们跟随北宋词人柳永到杭州走一遭。

  二、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

  1、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他的词大多缠绵悱恻、婉丽多姿,有“豪苏腻柳”之称。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资料,而且制作了超多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2、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明白,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诵读、感知

  1.朗读第一遍,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要读准字音,并把读不准音的字词圈出来。

  都会(dū)乘醉(chéng)罗绮(qǐ)羌管(qiāng)

  2.朗读第二篇,请同学们再读全词,根据词下的注释理解词,并把不理解的字词找出来,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

  ⑷重湖叠清嘉:yǎn,山峰。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3.朗读第三遍,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概括出词的上片与下片的资料。

  上片描述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完美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

  4.听录音

  5.齐读,透过以上反复朗读,我们发现本词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请同学们说说本词押了什么韵,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本词押了“a”韵。词人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

  为了表现出词人的这种情感,所以读此词应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能够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构成群众智慧取长补短)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一)上片:描述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述。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述由市内说到郊外。那里选取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气势。“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那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述。描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状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状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简单几笔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二)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1.“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述“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写湖岸山峰重叠,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应“叠”二字,写山中桂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霞”山水之乐。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赏乐,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4.“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对官员的完美祝愿。“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完美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完美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五、问题探究:

  1.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2.结合上面的分析鉴赏,说说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明确《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情绪愉悦。

  3.陈振孙在《直斋录解题》中评这首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词人是采用了怎样样的手法,使这首词到达了这种效果的?

  ①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铺叙的手法,充分展开叙述,使描述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如: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以词的上阕为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的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②点染,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表现手法。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务必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务必是一气而下。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染)断肠人在天涯。(点)

  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染)总是离人泪。(点)

  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提示: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六、小结,再读课文:

  在这首《望海潮》中,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浓墨重彩地用铺叙、点染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描述杭州的繁荣景象,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价柳词说:“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范镇也曾说过“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这说明柳永描述“承平气象”的词取得了独到的成就,能说出别人想说却又说不出的话。传说金主完颜亮听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这件事,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职责归到柳永身上,并不正确。诱使金兵入侵,给宋王朝带来威胁的,当然是统治阶级“直把杭州作汴州”醉生梦死的腐朽本质造成的,与柳词本无关系。但是,从这个传说中却能够看出,《望海潮》的写作是很成功的,读了这首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齐读

  七、观看《望海潮》MTV吟唱本词

  八、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2、图画描绘

  3、试着以诗词形式描述自己熟悉的胜地胜景

  望海潮教案(六):

  知识与潜力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少年柳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礼赞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人内情绪感与外在词风构成的关联。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要点:了解词的知识,柳永生平经历及作品特点,讲析第一首词《望海潮》。

  一、课文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述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十分大。这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四、赏析《望海潮》

  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

  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指高官孙何。

  异日图将好景:图,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3、本词主要描述了什么资料?

  背景:这是一首投赠之作。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资料:词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景象。上片描述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4、合作探究,赏析词作。

  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词作极力赞扬了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宁。作者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

  上阕:描述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荣。

  总体介绍:

  “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具体铺叙:

  “烟柳画桥,风联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竞”字很好的写出了杭州富民比奢华、斗阔气的情景。

  下阕: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山的完美。“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十里荷花”照应“重湖”。进一步描述“东南形胜”。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互文见义)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官员的游乐。词作最后直接赞美孙何的执政潜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华奢靡的社会现实

  5、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述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一个“弄”字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情绪;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嬉嬉”二字将他们的快乐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出来。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6、词作表现手法

  点染结合。先总提,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奖等手法,极力铺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二、背景导入:这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美、城市经济之繁荣。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那么,下面我们来看本词。

  三、整体感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价柳词说:“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看注释理解文意)完成课后第一题

  1、词中描述了那些景物?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青山、桂花、荷花、烟霞。

  2、文中景物给你怎样影响和联想?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它的风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吟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杭州有个魅力的西湖。三面环山,碧波盈盈,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环湖的山有许多奇峰,瞧,那一对山峰高耸入云,从山脚到山顶就像俯瞰刀劈,山顶云雾缭绕,仿佛到仙境,向下看,真叫人心惊胆颤,这正是西湖十景里著名的“双峰插云”。在西湖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灵隐寺、黄龙洞、烟霞洞、放鹤亭。历史著名的诗人苏轼和白居易在那里修建了苏堤和白堤。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虽然末句有献媚的味道,格调显得不高,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成为作者最好的明证。

  引导:结合上面的想象,说说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3、《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情绪愉悦。

  四、问题探究:

  1、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比如上阕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染,展开描述。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

  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3、“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

  好景,除写湖山胜况,市井繁华,还暗送颂孙何政绩良好之意;“归去凤池夸”则暗含入朝执政之意。两句歌颂并祝福孙何任满报政于朝。

  五、小结:同学们,我想这清丽的词句能打开联想、想象的思维空间。下去期望同学们多读,去感受文中优美的艺术形象。

  望海潮教案(七):

  《望海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潜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教学重点)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教学难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这天我们就透过柳永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知识积累

  1、词的基本常识(见补充资料)

  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必须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明白,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请学生听朗读录音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3、再读课文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在“繁华”处读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4、概括词上下片的资料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1、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并有重点的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描述意境、推敲词语、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鉴赏),每人也可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交流。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引导赏析(1)上片:描述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述。那里选取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天之势。写出浪涛的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摧的气势。城外,烟云绿树环绕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涛如霜如雪,钱塘天险无边无涯。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写杭州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述。描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状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状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诗人笔下的钱塘真是繁华的不得了。

  (2)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述“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我们能够联想到南宋杨万里的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面积之广。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职责归到柳永身上。虽是传说柳永犯了个美丽的错误,但也说明柳永把杭州美景写到了极致。

  无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西湖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三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完美祝愿。“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完美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

  (五)问题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4、这首词的写景有什么特色(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个性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述,十分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十分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六)拓展延伸:

  请学生回忆描述杭州、西湖的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七)再读课文:

  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恐怕用尽天下丹青也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望海潮》

  2、用散文化的语句描述《望海潮》中你所喜欢的词句资料。

  望海潮教案(八):

  《望海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了解点染这种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的丰富内涵。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三教学设计

  把预习放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深思、讨论交流,在学生展示之后师生点评,必要时教师精讲。

  四教材解读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盼: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之后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

  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画。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完美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

  五教学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学生上讲台介绍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明白,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了此词后,萌发了攻打北宋之心。这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望海潮》。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白板展示目标)

  学习目标

  1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了解互文,点染等艺术手法。

  三自学深思,大胆展示。(白板展示思考题)

  1词中写了那些景物?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述杭州的?

  3默写生字难词。

  学生自学8分钟之后上台展示。先展示诵读,再解决思考题。

  四合作交流,勇敢表达。(白板展示思考题)

  1点评你喜欢的诗句。

  2上片、下片分别写了什么资料?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可否把“卷”改为“推”?为什么?

  4柳永是婉约词代表人物,这是一首婉约词吗?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发言。老师必要时点拨。

  五了解艺术手法。

  白板展示:点染是传统国画中的技法名称,中锋点景物,侧峰层层渲染,才有立体感.移动到诗歌上,“点”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歌过于单调、枯瘦。

  学生思考:品味词中的点与染。

  六带着对杭州的惊羡与赞美之情诵读《望海潮》。

  七作业:完成“金榜”上的“基础提升”。

  《望海潮》教学反思

  这次学习《望海潮》,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我想在课堂中改变自己,从而改变整个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一节课上下来,我的感受是课堂有了改变,但我的手放得还不够开,以后还要努力尝试放开手脚,把课堂的时间、空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透过主动建构,来获得知识与潜力。

  二(5)班是个理科班,班上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学习十分被动。我选取了在一节课内指导学生完成对《望海潮》的自学、体悟、交流、展示和反馈。从学生上台介绍背景,激发同学兴趣,到自学深思、会写字、能整体感知以及学生的合作交流、大胆展示,我把思维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比我预想的要好一些。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本词中点染手法运用的妙处。

  本来想让自己淡出课堂,但我还是没有真正放手,在学生展示和发言过程中我的点评还不够精简,在思路、方法上点得还不够透彻。今后我还要加强学习,在点评精讲上下功夫。

斑羚飞渡教案 说木叶教案 书愤教案 雨巷教案 方山子传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tangs-design.com/5829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