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糖水文章网!

人算不如天算意思|人算不如天算

小说读后感 时间:2020-08-25

【www.tangs-design.com--小说读后感】

人算不如天算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

  这一章的理解,一般都围绕“奥”与“灶”分别隐喻什么而呈现分歧。

  如,有人认为,“奥”代表的是“远”,比喻朝堂之上远离百姓的达官显贵;“灶”代表的是“近”,比喻常与百姓打交道的执事官吏。因此,“媚于奥”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还不如“媚于灶”,能及时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其译文为:

  王孙贾问:“‘与其巴结县官,不如巴结现管。’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不对吧,如果得罪了天子,再怎么巴结祈祷,也是没有用的啊。”

  如,有人认为,“奥”代表的是“内”,比喻后宫中卫灵公的宠妃南子;“灶”代表的是“外”,比喻宫外的大臣。因此,“媚于奥”是针对孔子曾经去见南子而言,这是王孙贾劝孔子,与其走后宫曲线路径,求助于南子,还不如直接求助于拥有实权的外朝大臣。其译文为:

  王孙贾问:“‘与其求助于深居简出的奥神,不如求助于时常见面的灶神。’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孔子说:“这话其实不对,如果得罪了上天,就没有地方可以祈祷了。”

  如,有人认为,“奥”代表的是“尊”,比喻君王(卫灵公);“灶”代表的是“卑”,比喻臣子(王孙贾、弥子瑕)。君王虽然尊高,但具体的事情还得臣子操办。因此,这是王孙贾暗示孔子,与其结交卫灵公,不如多结交像自己这样掌握实权的大臣。其译文为:

  王孙贾问:“‘与其讨好高高在上的奥神,不如讨好能施实惠的灶神。’这句话有什么样的道理呢?”孔子说:“道理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上天,就没有地方可以祈祷了。”

  如,还有人认为,古人祭“灶”的时候,是先在“灶”边祭,再到“奥”处祭。因此,“奥”与“灶”只是方位的不同而已,所代表的其实都是一个神。因此,所谓“媚于奥”,是指在朝堂之上堂堂正正地比拼硬功夫;所谓“媚于灶”,是指将巧劲用在私下的场合,更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其译文为:

  王孙贾请教孔子:“‘与其在奥处讨好,不如在灶处讨好。’这句话具体该怎样理解呢?”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如果违背了天理,你就没地方可以讲理了。”

  …………

  这么一路看下来,我们的思绪也渐渐吸引到“奥”与“灶”的区别上来。然而,本章的重点在“奥”与“灶”的区别吗?本章的重点在“媚”与“不媚”的区别吧!

  不管是“媚于奥”,还是“媚于灶”,也不管“媚于奥”与“媚于灶”有怎样的讲究,有怎样的区别,在孔子看来,都是“媚”,都是以私心企图谋取私利,都是置公共利益于不顾,并最终必将有损于公共利益——“获罪于天”。而公共利益的受损,却不是能通过诸如“媚于奥”或“媚于灶”之类投机取巧的途径,可以轻易弥补的——“无所祷也”。

  看,孔子的思维是多么的清晰!他压根就不在“奥”与“灶”之间徘徊,直接就掀了王孙贾所言“媚”的老底!然而,悲剧的是,孔子好不容易跳脱出去的话语陷阱,经注家们的一番绞脑汁,挖心思,又给绕了回来——又在那里反复比较“奥”有怎样的弊端,“灶”有怎样的优势!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只能说明,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还是对“媚”的道理更感兴趣!不然,“获罪于天”的道理,怎么就不见有什么细致的说明,都以“获罪于上天”,“获罪于天理”,“获罪于君王”之类的笼统说法敷衍过去了呢?不然,“无所祷也”的道理,怎么更是毫无说明,直接就忽略不计了呢?

  如果我们将关注的重心从“媚于奥”与“媚于灶”的差别,转移到如此“媚”行对“天”的不良影响上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私利每增加一分,我们的公共利益都要减损一分。

  而公共利益之所以为公共利益,就是因之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在“媚灶”求福的同时,我们的私利其实就因公共利益的受损而受损了——或者说,“媚”其实一开始就已经置我们自己于“无所祷”的境地了!

  如果我们“媚”行伤“天”的觉悟能再清醒一些,我们就会发现,王孙贾之问是那么的丑恶——王孙贾并不是在向孔子请教学问,他其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孔子不如他懂得“媚灶”的道理,并试图教育孔子,像他一样去“媚”!

  如果我们真切体会了“媚”的危害,如果我们弄懂了“获罪于天”的道理,如果我们明白了“无所祷”的缘由,如果我们洞悉了王孙贾之问的丑恶用心,本章的意思似乎就更应理解为:

  王孙贾质问:“‘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这句话讲的是什么道理呀?”孔子回答说:“你这道理不对嘛!如此伤天害理,有损公益,早就已经让我们无处祈祷求福了!”

  不过,以乐观主义的心态来看,这样的悲剧也未尝就没有好处——透过这样的悲剧,足可见《论语》安排这一章的必要性——在私心与公心的平衡中,私心这一头永远是如此的沉重,公心那一头永远是那么的轻浮!以至于我们对公共利益的真正关注,每每都要等到公共利益的受损波及到我们的私利,并让我们感觉到痛彻心扉的时候!

  正是基于这样的因素,《论语》才借孔子的话告诫我们,看待事物,不要把眼光总局限于怎样打小算盘对自己更有利,要学会敬“天”,学会站在“天”的角度去算总帐——“天”的利益照顾好了,自然人人沾光;“天”的利益受损了,每个人都要跟着倒霉!

  因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而言,再怎么高明的人算,都永远没有天算照顾得更周到,更细致,更高效!

  因为,对于我们的私心小算盘而言,再怎么精明的人算,终究都逃不过天的清算!

  推荐理由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祭祀的时候,把所祭的鬼、神等晾在一边,只走个形式,这样的祭祀在孔子看来,除了骗骗自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与不祭祀并无差别。

  因为,究其根本而言,真正晾在一边的,并不是鬼神,反而是自作聪明的“吾”——“吾”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祭祀中来!这样的教训,概括起来便是:敬人即是敬已,欺人即是自欺。基于这样的缘故,《论语》便在后面的章节中告诫我们:敬神,敬天,敬史,敬事,敬时。

本文来源:http://www.tangs-design.com/7540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