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糖水文章网!

【教育反思大班】一个教育者的反思散文

教育反思 时间:2019-11-14

【www.tangs-design.com--教育反思】

一个教育者的反思散文

  说实话,我对洋节日没有什么兴趣,只是看着孩子们在兴高采烈的忙活着,一想起以往的圣诞节,真的有些怕怕,因为这些孩子可不管你穿的什么衣服,一旦他们把各种彩喷拿出来,我们就毫无躲避的余地了,只能欣然接受,今年好了,学校从安全考虑,明令任何学生不允许买彩喷,我们总算躲过了这一劫。

  12月24日的课堂,充满了温馨,讲桌上一个个包装精美的平安果表达着孩子们的祝福,我记得这一天除了讲课,说的最多的就是“谢谢”了,不过年轻的女老师和男老师们就不太平安了,放学时毫无防备的被成群的孩子们用洁白蓬松的大雪埋了起来,看着孩子们蹦着跳着笑着的快乐样子,我们的老师也被这青春的活力感染了,面对孩子们的恶作剧,宽容的笑了。

  师生关系究竟该是怎样的,我想这是无法下定义的,只要是快乐的,和谐的,互动的,就应该是正常的,用传统的师生关系对待现在的孩子,一定是行不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发现现在的孩子很多都缺乏关爱和沟通,他们有很多都是从小学就开始离开父母在外读书了,有的住在亲戚家,有的住在合租房,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只能靠自己拼搏,也许父母和孩子都没感觉到这种生活有什么不好,但孩子的内心情感的缺失很难弥补,这些孩子大多数不喜欢讲话,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内心脆弱,看问题偏激,像个刺猬一样用刺伤别人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假如老师工作不细心,就很难发现他们内心的真正需求,假如老师工作简单粗暴,只能把他们推向更加孤独的深渊,老师工作累就累在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称职的老师不仅仅能教书,更要能育人。一个自然但真挚的爱抚动作,一句简短但深刻的温馨提示,都会使孩子们感到温暖,感到亲切,师生的情感互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甚至是一生都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看着孩子送来的平安果,读着孩子们发来的祝福短信,内心无比欣慰,平安夜,夜平安,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只有努力的让每一个日子都平安,才能换来一生的平安啊。

  闲来无事的时候,经常的翻看着一张张一届届毕业学生的照片,今天,手不自觉的停留在一张照片上,拿起来仔细的端详着,这张照片是这些孩子们已经初中毕业后,在他们高中军训结束的仅有的半天休息时间里,来到了学校,看望我们这些教过他们的初中老师。看着他们因为军训而晒的黑黑的小脸,看着他们开心的笑着,我不仅想起了刚刚认识他们的情景……

  那是多年前的十二月二十四日,圣诞节前夕,因为他们原来的政治老师生病了,我被领导临时“抓”去为他们代课,因为我第一节上课就挨个的提问了他们,不用说,回答的不是很好,我为的是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可他们却觉得我在难为他们,所以……

  二十五日,我们只上半天课,我的课是最后一节,铃声刚响我就步入教室,刚进门就觉得气氛不对,每个学生都在“蠢蠢欲动”,我马上很严肃的一边讲课一边观察他们,因为是复习课,学生需要动笔的内容很多,他们都忙于记笔记了,我认真的讲着,同学们认真的记着,快下课的时候,我故意又留了五道练习题,并说明下课铃声一响我就检查。我边讲边往门口溜,没想到孩子们马上反应了过来,纷纷的拿出彩喷,刹那间,我的头上、衣服上布满了五彩云朵……

  我不得不承认,如今这师生关系的变迁,不过我喜欢这样的关系,没有距离,没有隔阂,由高高在上的说教式教学,到现在的商讨式氛围,学习的效果不一定有太大的差距,但师生关系一定比从前大有改观,而现在社会需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融洽、亲和、谐调。

  我不否认孩子们在这个圣诞节的举动有恶作剧的成分,也许还有因为我的提问而发泄他们不满的意味,望着孩子们开心的笑着,我也微笑的抬起头,没有对头上、身上、脸上的彩喷做任何处理,却十分庄重的给他们鞠了一躬,真诚的说:“非常感谢同学们在这个圣诞节送给老师的美好祝福”。刹那间,闹轰轰的教室安静了下来,我知道我的道谢让他们震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微妙,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既然知道孩子们这样做是非常开心的,为什么不配合他们高兴一下呢?为什么不借此机会让他们明白这也是祝福的一种呢?望着他们感动的样子,我知道我们的师生情一定又加深了一层。

  果然,圣诞节以后,我的课堂非常轻松愉快,孩子们积极主动的配合我,学习的氛围特别浓,我非常感谢这一年的12月2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有了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做朋友的机会。我也非常庆幸我没有因为他们对我的“彩喷”而恼怒,没有因为他们对我的“不敬”而生气,否则,我怎么会拥有这样沉甸甸的师生情谊呢?

  我觉得不论是面对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应该把人和事往积极、善良、健康、顺利方面去考虑,这样我们就会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发现美好;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乐趣,现代社会的压力已经够多了,我们何苦再额外给自己增添烦恼呢。一个教育者,保有好的心态尤为重要。

  有一位老人,离休后在远离繁华市区的地段买了一个房子,希望在宁静中安度晚年,开始时真的很安静,老人过得很舒服。后来有三个中学生天天过来踢他家旁边的垃圾桶,声音很大,老人很烦,受不了这个强烈的噪音。

  老人知道,和这些叛逆期的孩子是讲不清道理的,于是,聪明的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老人找来三个孩子说:“小伙子们,看你们玩的真开心,我很喜欢看你们这充满活力的样子,以后你们就天天来踢这垃圾桶吧,我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元钱”,小伙子们很高兴,于是天天来表演他们的足下功夫。

  过了两天,老人忧愁的和他们说:“我的收入减少了,从明天开始,我只能每人给你们五毛钱了”,三个男孩很不高兴,但还是接受了,继续来玩他们踢垃圾桶的游戏。

  几天以后,老人说:“孩子们啊,我的工资不能及时到手,对不起了,明天我只能每天给你们每人两毛钱了”。其中一个男孩脸色发青的说:“我们才不会为你这两毛钱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来做天天向这垃圾桶撒野的事呢,走,我们不干了”。此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生活了。老人无疑是睿智的,他很巧妙的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圆满的解决了自己面临的困境。试想,如果老人按我们习惯了的常规来解决这件事,结果一定不会这样圆满,而且一劳永逸。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的明白了一点,青春期的孩子,既叛逆又敏感,在教育引导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甚至会遗憾终身。

  我的教师生涯一直都是在和初中生打交道,这个时期的孩子,青春期、叛逆期并存,他们一方面要接受比小学多出几倍的功课,一方面还有适应身体的快速成长变化,与其说他们叛逆,莫不如说是慌乱。他们心理上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但在行为上还是个不成熟的孩子,他们爱冲动,做事不记后果,尤其是青春萌动时的“早恋”,是最让老师家长头疼的难题,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在此问题上,我从不大惊小怪,只是很自然的看待事情的发展程度,适时加以引导,分别在两个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优点,找出他们交往的益处,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内心并没有大人想的那么复杂,也许只是一个喜欢在一起聊天的朋友,如果老师家长横加阻拦,就会加速感情的升温,本来朦胧的感觉却被大人们给清晰了。

  面对逆反心理严重的孩子,千万不要逆向教育,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什么事都好奇,都想尝试,但对什么事情也都没有长性,只要处理得当,就会很快过去。

  我清楚的记得多年以前带的一届学生,有个不喜欢学习的男孩找到我说:“老师,我想和她一座”,我说:“为什么啊”?他说:“我喜欢她,她也喜欢我”。我说:“好吧,我知道你是被她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吸引的,她是被你的豪爽义气吸引的。对吗”?他不好意思的笑了。我马上把他们调到一座,然后我就没再提起这件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这个男孩又来找我说:“老师,把我们俩分开吧”,我说:“为什么呀”?他说:“我们俩分手了”。我说:“哦,好吧”,我还是不动声色的把他们的座位串开。他们俩也都很自然的继续学习。事后我总在想,如果当时我大惊小怪的又是批评教育,又是找双方家长,事情也许就不会这样快的结束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太习惯于常规,太相信已有的固定模式了,所以总是被生活逼进了死胡同,如果再不应时善变,就只能在绝望中感叹了……

  很难理解一个人在将要放弃生命的时候,究竟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今天,一个年轻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的消失了,留下了白发父母和怀有身孕的妻子,看着老人悲痛欲绝的神态,听着妻子嘶哑的呼喊,我不禁想,如果真的有灵魂,他会舍得离去吗?他不会为自己的轻率而后悔吗?

  近年来,“抑郁症”越来越被人们用血和生命的代价演绎着,两个月前,我们这里一位高中老师的儿子,纵身从八楼跳下,没有给亲人留下任何话语,没有丝毫对新婚不久妻子的留恋。他还没有回报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又在父母的操持下娶了媳妇,工作条件好,妻子温柔贤惠,小日子过的甜甜蜜蜜,但他还是就这样残忍的、永远的走了。

  而今天,又一个从六楼飞身而下的身影,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因为这两个人都是我比较熟悉的,因此才发现他们的成长经历是那么的相似:都是受过高等教育;都是工作生活没有后顾之忧;都是新婚不到一年,夫妻感情非常好;平时都不喜欢和人交往,都不喜欢说说笑笑,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又都是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喜欢拿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势相比;遇事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很少去替别人想想……

  其实,我觉得,他们的问题暴露在今天,根源却是在昨天。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又很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好,在父母和老师的心目中,这是个不用操心、非常完美的孩子。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都很大,传统的教育观念又很容易占据家长和老师的头脑,觉得好孩子是不用操心的,岂不知越是这样,越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需要,好孩子更容易孤独、自私、偏激、脆弱。太多的人在对好孩子的要求上非常单一,只要身体好,学习好就是个好孩子了,很少有父母能真正的考虑到孩子内心的需要。其实,响鼓更需重锤敲啊。越是学习优秀的孩子,越要多关心他们的思想活动,好孩子更容易无助,更容易崩溃。在一些资料和电视节目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人,病因很多都是在孩提时代就埋下了,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来自自然的灾难我们只能尽量避免和承受,而来自人为的悲剧我们应该是能避免的,真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

  坐落在费城的纳尔逊中学,是美国最古老的一所中学。在校门口有尊雕像。鹰:看到鹰我们马上就会想到搏击长空的英姿,但在这里,它所代表的不是鹏程万里,它实际是一只被饿死的鹰。这只鹰有一个远大的志向,要飞遍全世界,所以它苦练各种本领,特别是飞行的方法,结果忘了学习觅食的技巧,没有生存的能力,它是在踏上游遍世界征程的第四天饿死的。

  从这尊雕像的含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不仅教会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自立和生存能力。回过头看看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大多数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培养。每年大学新生入学的热闹场面,足以表明我们的父母是多么的爱孩子,上了大学床铺需要父母给整理好,有的还要把脏衣物邮回家,要妈妈洗干净了邮回去,甚至连袜子都不会洗。

  看看那些高学历毕业的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仅仅是因为“僧多粥少”吗?看看那些“啃老族”是怎样的理直气壮,仅仅是因为懒惰和没有责任心吗?因为我们的教育偏差,培养了多少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因为我们的传统观念,孩子多大都是孩子,所以才有了七、八十岁的父母养活三、四十岁的儿子,有的还要负责孙子的成长。

  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只会读书的人才,真正能让自己获得成功的是劳动和生存的能力,不是看他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多少。更不是考上名牌大学就一切都OK了。对知识掌握的多少是衡量我们在社会上生存的质量和能力,知识只是我们谋生的工具,如果我们培养的结果只是拥有了先进的工具,却没有使用它的技巧,又怎么能让孩子有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呢?我们可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像这只鹰般的悲哀啊。

  成功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也是现代社会对我们所有人的要求。

初中数学情感教育反思 老师,他咬我教育实录及反思 安全教育活动的反思 继续教育培训反思范文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的磨课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tangs-design.com/4476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