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糖水文章网!

心理电影的观后感_心理电影观后感

专题观后感 时间:2020-07-06

【www.tangs-design.com--专题观后感】

心理电影观后感

  心理电影观后感(一):

  心理电影观后感

  ——《吮指少年》观后感

  今晚,因为秋雨绵绵,每晚和朋友们的散步活动就自动取消了,打开电脑,上网看电影也很惬意。

  《吮指少年》又叫《吸拇指的人》,这部获得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男主角奖”的电影,是一部心理影片。电影讲述了一个17岁的高中生贾斯汀生长在一个普通而温馨的四口之家:父亲迈克是一家工厂的经理,母亲奥黛丽是护士,还有个弟弟乔。青春期的莫名压力使贾斯汀常常下意识地吮吸拇指。但最终贾斯汀摆脱了压力的困扰发挥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领悟,逻辑思辨潜力成为一名纽约着名大学新闻专业学生。

  影片中首先让我感动的是亲子关系,当父亲为了阻止儿子吮吸拇指时,在儿子的拇指上写下了MFC。贾斯汀对女朋友的解释是MotherFuckingSucker(混蛋)这种解释简单而又叛逆。其实真正意思是父亲的名字Mike.F.Cobb的首字母的缩写。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期盼都写在那个拇指上,每一天儿子都要吮吸数次的拇指上。

  影片中,贾斯汀的牙医佩里对他吮吸拇指的行为进行了催眠治疗,他告诉贾斯汀当你害怕感到孤独时,闭上眼睛幻想自己在森林里抚摸能给自己带来安全平静的力量动物,看着它,研究它,当你想吮指时,用意念召唤你的力量动物(给予力量的心灵动物)。你不再孤独,不再害怕,你不再需要吮指,你的手指也不再需要你。其实,佩里的催眠治疗做得很好。但是,佩里和贾斯丁分别时说一句:“从此刻开始你的手指吮起来像烂肉了。”这是后催眠暗示。

  贾斯汀在改变时的心理震动和行为上的过激行为都把人性面临改变时的弱点刻画地十分丰富。每个人都面临着改变,以前或者将要,无论是机遇还是风险的改变,都对未来抱着一种无法确认的心灵折磨。

  贾斯汀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常常造成老师及同学的困扰,例如:常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坐立不安,小动作频繁,精力过人的现象。贾斯汀被医生确诊ADHD(注意力缺陷过动症),之前父亲和老师只认为是一种不良习惯。但最感谢的是辩论老师看到贾斯汀心疾病背后的智慧,而一步步培训成为一个多次获奖的辩坛高手。这带给贾斯汀自信和成功的喜悦,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贾斯汀渴望改变,渴望成熟,渴望战胜疾病,他问父亲是如何戒掉踢足球的,父亲提及这个话题依然十分痛苦,但他戒掉了。尽管儿子一再追问父亲戒除的方法,父亲没有明确的答复,让贾斯汀有点失望。可见父亲内心依然没有戒除,这也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结,我们带着情结生活。

  对父亲的失望、对母亲的不信任,让贾斯汀一度沉沦。他在确认母亲和明星并无暧昧关系后,并了解到母亲对患者、对家人无私的爱,他的内心一下子释然了,整个家庭充满了爱的信任。贾斯汀真的长大了,成熟了。爱和信任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

  当贾斯汀受到纽约着名大学新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父母真诚的祝贺,让贾斯汀感动不已。父母已经接纳了这个尝试青春期吸大麻、蒙上眼睛玩性爱游戏却又毫不迟疑地离开了虚情假意女孩的儿子,接纳了这个患有ADHD却有着优秀的逻辑领悟潜力的儿子,接纳了没有和父母商量却执着追求自己梦想的儿子……

  影片的最后,贾斯汀充满激情的奔跑在纽约的街头,纽约接纳了他,这个世界接纳了他,他的新闻主持传递在国家的每个角落,深受大家的好评,尽管他依然是在睡梦里吮吸拇指的年轻人。

  最好的治疗效果就是让我们接纳自己,接纳症状,带着症状快乐的生活。(对症状说:我已习惯了和你一齐!)

  已是凌晨了,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无论什么样的天气,每一天早上对自己说:“这天是个好日子!”

  心理电影观后感(二):

  《浅蓝深蓝》心理电影观后感

  每个人,都有童年,而每个人的童年,也各自不同,《浅蓝深蓝》心理电影观后感。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心窝,童年似一壶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似暴风雨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光,那么让人留念;似那弯弯的小路,伴你成长。风儿不能将这温馨回忆吹飞;雨也不能将这感人旋律阻止,只有阳光将它照耀,将它保存。

  片中的豆丁,是一个个性的孩子。他自信,开朗,但却有点儿骄傲,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直到某一天,一个新来的,自称"大王"的小胖子结束了他的辉煌。他被打败了!伙伴们一个接一个的离他而去。"胆小鬼",他心里寂寞,却犟着一张脸。他决心要打败那个自称"大王",横行霸道的小子。

  豆丁一次又一次的反击,最后认定自己不能打败他。他对命运低下了头,对"大王"的话惟命是从。他开始消极应对现实。

  因"飞机"事件,他开始重新拾回自信,朋友们也明白了各自的过错。他又向"大王"发出了挑战书。"大王"自然对这件事满不在乎,继续挖苦他。哨子再一次吹响,"大王"冲在了前面,而豆丁因为体质弱,落在了后面。正当"大王"遥遥领先,自鸣得意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冷汗直冒。他是个十足的"旱鸭子",当然,游泳对他来说就是下地狱。随后赶来的豆丁最后超过了他,赢得了胜利。

  豆丁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是的,这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人没有欠缺,那就构不成这个和谐的社会。

  让我们从浅蓝玩到深蓝,从童年步入青春。回顾昨日,展望未来!

  心理电影观后感(三):

  心理影片《少女穆然》观后感

  《少女穆然》中女主角张穆然短短一生的际遇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她始终坚强的与死神对视,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之后,没有人看过她掉一滴眼泪,她呈现给人们的是笑脸﹑乐观和坚强。人活着能够体验痛苦,死了就无痛苦可言了,所以痛苦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不要刻意避免痛苦,要勇敢的理解它,不然,受到的伤害可能会更大。

  从此刻开始,把一年﹑两年当作一百年﹑两百年去活。珍惜时间﹑珍视生命,有什么比时间和生命更可贵的呢?

  心理电影观后感(四):

  《最后的桥》观后感

  上周末从网上下载了德国电影《最后的桥》2008版,看后深感导演和编剧的良苦用心,战争不管任何形式任何名义对于个体都是痛苦的。这部电影从一群高中生的角度,讲述了孩子们眼中的战争,让人看完辛酸无比。

  从心理学分析,14-18岁的男青年最大的苦闷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却不被成人世界所认可。因此,这个时候能够有任何的组织或个体,给予他们身份认同感,他们就会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一切。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在此期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误入歧途而不自知。

  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处于躁动的青春期的男孩,理解了一项国防军委员会的军事委托,守住城外的一座桥。男孩们十分兴奋,最后能够参与到保卫祖国保卫领袖的伟大战争中来了。没有理解正式的军事训练,他们就匆匆上阵,刚开始他们丝毫没有战术意识,就站在桥上。之后一个飘过的将军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在桥下修建了一个工事,放上机关枪,在桥的那头配备一个反坦克手,后面的机关枪火力掩护,高处设一个狙击手。在这样的配置下,这群孩子竟然从下午坚持到了第二天。第二天,来了一群人准备炸毁这个桥,却事先没有通知这群小伙子,愤怒的小伙子们阻止了对方的炸毁计划。最后,对方撤走了,美军过来了,小伙子中唯一的存活者走向了他的恋人,再次拥抱了生活,告别了战争。

  这部片子是德国在1959年拍的,因此本片充满了人性和人文主义精神,本片的观点是:战争都是错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想,这部片子要是让我国导演来拍,会拍成什么样?估计是一群青年们有感于国家沉沦,山河破碎人民被奴役,而自觉自发理解我党领导,掩护大部队撤退,最后跟敌人同归于尽。总而言之,是一部充满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影片。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民族差异?历史差异?价值观差异?其实我认为这都不是主要问题,最关键的是应对的具体问题不同。美军过来,德国的民众不会被屠杀被奴役,但日军过来,我国的老百姓就是被屠杀被奴役。因此,这样的状况下,无论如何,和平主义观点在我国是没有市场的。我们老百姓当然懂得战争是痛苦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但是侵略者弄得老百姓当良民都没法过日子,那就只能拼死反抗了。

  我在14-18的时候,也有这种深深的表现欲,渴望被组织接纳。当时班上有一群人搞了一个以班长为核心的小团伙,经常干一些到处去野炊、跟人打架、帮人调解的事,我也不自觉的就向人家靠拢。以前有一次,人家不经意的说缺会费,我回头就把自己攒了大半个学期的钱交了上去,然后感到无尚的光荣,似乎我最后为组织做了一次贡献,立了一个大功。若干年后,再回想起这事,我感觉自己无比傻帽。但是,那个年龄段的我也就只能干出那样的傻事来。

  香港电影《古惑仔》公映,搞得香港的小年轻们纷纷模仿,想成为潇洒风光的大哥,引起家长们的强烈反感。年轻人好蛊惑,好忽悠,一方面是他们没有社会经验,渴望表现,渴望被社会认可、接纳,渴望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来,另一方面是年轻人那种简单的社会价值观,非对即错,非黑即白。

  期望我们的社会和家庭能够对这部分群体的心理更多理解和关怀,帮忙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忙他们走上正道!倘若如此,这部电影也就没有白拍。

  心理电影观后感(五):

  从《心灵捕手》中学到的

  1、爱是深深的理解与理解。-罗杰斯

  2、健康的人不会虐待他人——施虐者常常曾为受虐者。-荣格

  3、两个灵魂的相遇就像两种化学物质的接触:一丁点的反应就会彻底改变它们。-荣格

  4、我想不出比获得父亲的保护更强烈的儿童需要。-弗洛伊德

  5、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荣格

  影片中有几条线:主线是桑恩和威尔的关系,还有威尔与斯卡拉的恋情,蓝勃和威尔的关系,威尔与好友们的关系,桑恩与蓝勃的关系。

  威尔,玩世不恭的少年天才,在数学方面拥有印度拉马努金般的天赋(电影《知无涯者》),聪明而帅气,喜欢自学,知识渊博,表面张扬自负内心敏感自卑,刚开始在MIT(麻省理工学院)当清洁工,每一天和狐朋狗友消磨时光,看球泡吧,打架斗殴,喝酒勾妹,卖弄才华,偷偷的在夜里解开了蓝勃教授给学生们出的难题,引起了蓝勃教授的关注,最后有伯乐注意到这匹千里马了,开始找寻威尔。

  影片前段对幼儿园同学的暴打,能够感受得到威尔对童年被欺负的巨大伤痛,有力量之后的报复,幼年创伤那种能量的强度。

  在法庭审判时,其中隐含了威尔的过往经历,在三个家庭中寄养,寄人篱下,都有被虐待的经历,充满暴力的青春史,利用熟知的法律条例为自己振振有词的辩护,可谓创伤累累,劣迹斑斑。最后蓝勃教授愿意为威尔保释,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参与数学研讨,一个是每周要看心理医生。威尔对于看心理医生十分排斥和抗拒,态度是嗤之以鼻。蓝勃教授说,总比待在看守所好。

  影片中第一个咨询师是认知疗法的教授,被威尔看出隐藏的同性恋倾向,最后愤而离场;第二位是催眠师,被威尔假装配合戏弄。影片中蓝勃教授说在找桑恩之前总共找过五位咨询师,估计下场都差不多,威尔能从细微的线索里找到咨询师的漏洞(著作、神态、表情等),如同一个心灵捕手一样,捕捉到咨询师的漏洞与保密,从而挫败和打击咨询师。透过前两位咨询师的咨询方式和过程能够看出,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是隔离的,都是针对问题入手,采取理性教育和催眠的方式,没有走进来访者的内心,无法构成交流,只是就问题在解决问题,获得不了来访者的信任和认同,打不开对方的心,使得咨询根本无法进行下去,并且无法忍受挫败,在威尔的挑衅下原形毕露,为之后威尔和桑恩的第一次咨询关系埋下伏笔。

  来访者来做咨询,往往有隐藏着两个潜意识的目的:成为咨询师和征服咨询师。(俄底浦斯情结的再现)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是需要先经历战争的,如果你没有陪伴我的潜力和实力,无法应对我的攻击和挑衅,那你就无法获得我的认同,咨询也就进行不下去。

  那里隐藏着威尔与父亲的关系,人在成年后与权威、老师的关系模式代表潜意识中与父亲关系的重复。威尔的弑父情结,对父亲的强烈的愤怒和恨的线索,要把权威挑于马下,也暗示着蓝勃之后对威尔的控制和安排的失败。

  威尔这种方式让蓝勃教授十分生气,但没有放下,最后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的大学同窗桑恩教授。桑恩在一家默默无闻的社区大学里教授心理学,刚出场桑恩胡子拉碴,头发凌乱,样貌有些颓废,上课时学生们心不在焉,只好透过黄色笑话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在桑恩讲课的过程中提及到“信任”是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关键,那里隐含着整个影片咨询关系的核心点:如何让来访者信任你。

  “信任是突破患者心房的最重要的关键,若患者不信任你,就不会坦诚相待,治疗对他们来说就毫无好处,不信任就不会和你上床,那是心理咨询师的最终目的,趁脆弱时下手,那是我的座右铭。”这个部分贯穿整个咨询过程,个性是与倒数第二次咨询遥相呼应。(“这不是你的错。”)

  蓝勃教授透过理情结合的方式勉强说服了桑恩做威尔的第一次咨询,由此展开一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咨询之旅。

  整个影片呈现了八次咨询的过程,真实的咨询肯定不止八次那么简单,电影为了展现张力和艺术性,设定在八次比较有看点,又不觉得繁琐。

  第一次咨询:一击致命

  威尔一幅屌大的样貌,完全不鸟你,桑恩先清场,让蓝勃教授和助手都出去,这是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保密原则,确保咨询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这是取得来访者信任的第一步。

  威尔开始启动观察和挑衅模式,不握手,不答话,转移话题,扯无关紧要的东西,然后开始比拼学识,从书籍开始。试图给桑恩下马威,从最熟悉的历史开始较量,抽烟,军人,举重,手臂力量大,为之后一幕直接掐喉埋下伏笔。彼此之间开始暗中角力,就咨询的权力开始争夺。

  然后到画-桑恩椅子正背后的画。直接否定画:shit。画的色彩的批判,我想你直接就想割耳朵了,比喻梵高,精神分裂,痛苦绝望。乌云密布,狂风暴雨,波涛汹涌,无依无靠、不知何去何从,阴暗的色调让人窒息和压抑,感受到画者的痛苦心境和迷惘。“也许你正在暴风雨中。也许你急切需要港口,也许你娶错了女人。”趁胜追击,你娶错了女人,她抛弃了你,她有别的男人?最后点燃了桑恩的怒火,然后直接上来一把掐喉按在墙上,显示力量,威尔的话正好直中桑恩心中最痛的点,妻子南希的去世。威尔露出了隐秘的胜利的笑容:我逮到你了,你这狗娘养的,你就是个失败的玩意,还想跟我斗,你不配给我做咨询,挑衅成功。第一次咨询时间到,惊心动魄的较量,威尔先胜一筹。

  这次咨询对桑恩的触动十分之大,当蓝勃以为桑恩要放下时,桑恩出乎意料的答应了给威尔做咨询。

  桑恩一个人坐在窗边喝酒,颓废的样貌,戴着婚戒(喻示着不能忘怀)。一个沧桑而深情的男人,深情的思念妻子,脑海中闪现过去家里的声音,从家中不堪入目的堆砌看得出,厨房的混乱代表女主人的缺位,酒瓶和酒杯代表桑恩终日借酒消愁,沉浸在妻子去世后的悲伤中无法走出来。

  第二次咨询:湖边真言

  桑恩选取到户外,直诉心声,不加掩饰。真诚的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将是否咨询的主动权回归到威尔自己的手中。咨询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我追着你做咨询,你来我欢迎,你不来,我随意。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

  “…但你说不出从女人身边醒来很幸福的感觉。你从来没有经历过战争,抱着好友的头在你膝盖上,看着他吐出最后一口气。你从没看过女人的脆弱,能用双眼击倒你。感谢上帝让天使下凡为你,她能从地狱救出你,你不了解她当天使的感觉,拥有对她的爱,直到永远。”(那里喻示着后续威尔与斯卡拉的亲密关系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经历这一切,经历癌症。你无法体会在医院睡两个月,…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爱别人胜过爱自己才能体会。我怀疑你敢那样爱人。”

  “我看到被吓傻的狂妄的孩子,但你看我的画就认定你了解我,你把我的人生撕裂了。”

  “除非你想谈你自己,谈你是谁?那我就着迷了,我加入,但你不想那么做,对吗?你怕被你说出来的话吓到。”

  留下威尔坐在板凳上,应对湖水沉思。

  桑恩透过真诚表达扳回一局,双方打成平手。

  第三次咨询:沉默对峙

  不准吸烟,强调咨询的设置。比拼耐性,证明他不想讲就不必讲。如同两个人在比拼耐性,看谁先忍不住,谁就输了,还在延续咨询中权力之争。

  这让我想起我以前的一个咨询,父亲要求她来的,我们刚开始三次咨询都会沉默,直到第四次她才开始说话。

  第四次咨询:自我披露

  还是以沉默开始,桑恩开始吹口哨,像隐性挑衅,你不说没关系,我慢慢的惬意的等,随你,差点睡着了,然后威尔忍不住了,开始扯飞机笑话(后被桑恩在酒吧引用),话题开始转入最近的约会,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隐喻着自己害怕女孩发现自己的不完美,恐惧关系的进一步亲密,害怕对方发现自己不好后,会抛弃自己。

  桑恩开始分享太太放屁的故事,隐喻着最亲密的人会温柔的应对最不堪和最尴尬的缺点,不是评价和批判,而是共同拥有的秘密和幸福。两人笑到喷,而后桑恩表达那些最微小的丑事是彼此生活中的珍藏,隐喻着对妻子的过世的巨大创伤和不能应对,代表桑恩不能释怀,沉浸在过去的岁月中,一向用回忆在缅怀。“她也明白我所有的小瑕疵”,代表我们不需要在爱人面前隐藏,能够真诚的袒露自己。“能理解自己不完美的人,才是选取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的关键。”冒着风险去尝试,透过自我袒露想使得威尔放下防御,咨询师也是不完美的,咨询师的亲密关系也是不完美的。

  这个部分也激起了威尔的恐惧和阻抗,开始启动攻击模式,将问题开始抛回到桑恩身上,你自己又怎样呢?

  威尔开始寻找攻击点,你打算再婚吗?“我太太死了”,直接击中桑恩的固着和软肋,然后“那是极好的哲学,这样能够一辈子不认识任何人”反击,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我不敢尝试,你也不敢新的开始。双方又打成平手,互相触动到心底最脆弱的点。

  第二天,威尔鼓起勇气去找斯卡拉。一齐去看赛狗,谈到家庭,威尔开始扯谎。说自己有12个兄弟,害怕对方明白自己是孤儿。

  第五次咨询:应对不完美

  威尔对桑恩的亲密关系的细节感兴趣,询问桑恩具体的细节,桑恩很坦诚的表达,不后悔与妻子共度的任何一天。定情的那一天,红袜队的比赛。桑恩没有去看比赛,而是与妻子在酒吧喝酒。桑恩的不后悔的一系列表达震动到威尔的心,这也是一种示范,一种对于感情的全心投入的示范,原先亲密关系能够这样,能够放下很多东西,能够不顾一切,威尔缺乏这种勇气,内心对亲密关系是恐惧的。

  当威尔和斯卡拉亲密交流时,涉及到原先的谎言,斯卡拉想进一步了解威尔,想见他的亲人,威胁如果不见到他的朋友和家人,就不会和他上床,引发了威尔的恐惧,当时威尔愣住了,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了。

  威尔第二天带斯卡拉去见自己的朋友。彼此之间还开了黄色玩笑,相处很融洽。斯卡拉对自己的朋友是接纳的。

  第六次咨询之前,涉及到威尔的前途,蓝勃和威尔发生了分歧。“方向是一回事,操纵是另一回事。”两个人都期望威尔好,但方式不一样。蓝勃教授试图控制威尔的未来,安排好工作面试让他的才华得以发挥,并没有尊重威尔的意愿,最后被威尔摆了一刀,让他朋友去面试,还从主试官那里拿钱。

  而桑恩的观点是给威尔时间,让他自己去选取,两人因为这个而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桑恩用威尔的笑话与酒吧的朋友们在打趣,从神色上能够看出桑恩的变化,从呆板木讷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桑恩也开始慢慢的活过来。

  能够看得出威尔是很抗拒被人控制和操纵的,如同此刻的孩子,父母以“我为你好”的名义安排好了一切,但是却不是孩子想要的,最后孩子拼命努力反抗父母的安排。其实尊重孩子的意愿,TA未必让你失望,只是父母恐惧失去控制。强行的控制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引发更大的逆反。

  随着恋情的深入,斯卡拉要毕业了,提出让威尔和她去加州生活,触及到了威尔深层的恐惧和不安,开始逃避和躲闪。“我没有哥哥,我是个孤儿,我童年时被烟头烧,身体被刺伤…”,应对斯卡拉的真情表达和告白,威尔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恐惧中,最深层的亲密关系的恐惧被激发,无法应对内在的伤痛。听不到对方“我爱你”的呼唤和表达,也无法体会斯卡拉的眼泪和哀求。威尔无情的说出我不爱你,狼狈而逃。不是不爱,而是不敢。

  其后,蓝勃和威尔爆发激烈的冲突,蓝勃的强势安排触碰到威尔与父亲之间的投射,对权威的愤怒和恨,对被虐待和被控制的恐惧和恨,最后蓝勃教授完败,跪在地上握着威尔的答案纸。也代表威尔的约拿情结,应对成功的恐惧,不敢展现优秀的自己。也刺激了蓝勃强大背后压抑的内在的无能和恐惧的一面。

  威尔在国安局面试的那段陈述将美国的战略完整的呈现,深刻。

  第六次咨询:你想要什么

  开始探讨有没有心灵伴侣。你的知音都是死人。如果你不踏出第一步,永远都不可能有那种关系。你热爱什么,你想要什么?桑恩没有陷入与威尔对抗的父亲和权威的姿态,而是用一种平等的状态探讨,触及到威尔表面的矛盾,做着清洁工的工作,却晚上偷偷的去接世界上只有两个人明白的数学题,隐藏着一种成功与失败的冲突,野心和自我逃避的矛盾。

  威尔开始回避问题,而桑恩开始赶威尔,“你自己回家用湿毛巾自慰,别在这浪费我的时间”,威尔说时间还没到。

  威尔开始回击,你的心灵伴侣在哪?桑恩说死了!威尔趁胜追击,“她死了,你就不敢为自己的人生再下赌注了?有人输的很惨还会下赌注。”桑恩说:“看着我,你想要什么?”将问题转回到威尔身上,揭示出威尔的模式,当自己不能应对时,将问题和攻击转向对方,如同应对斯卡拉示爱的那个场景一致,透过攻击他人来回避自己的问题。

  当问题回到自身时,威尔愣住了,伶牙俐齿完全没有用。两人以攻击结束咨询,FUCKYOU!

  而后桑恩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困境和问题。同时威尔的反击也触及到了桑恩的内心恐惧,桑恩也在问自己:“我想要什么?”

  威尔给斯卡拉电话时,还是不敢应对真情,只是询问她什么时候走。但在听到我爱你时,笑了一下,迟疑了,不敢回应,最后只敢说出保重。喻示着威尔在亲密关系上开始迈出一步,但最终的一步还是很害怕。

  威尔不敢去送斯卡拉,只敢坐在机场外的湖边,看着飞机离开。看着这一幕莫名的悲伤。

  威尔继续做着建筑工的工作,工歇时,与好友查克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对话,查克说:“如果二十年之后,我还看到你在我家看球赛,在那里盖房子,我会杀了你。你浪费你的天赋,不是对不起自己,是你对不起我。我明天还是五十岁,还在干这些事,而你却拥有百万美元的奖券,你不敢兑换。我会不惜一切去交换你所拥有的;你再呆二十年就是侮辱我们。但我一天中最棒的时间只有十秒,就是我开车去接你,走到你门前,最后发现你不在了。”好友的真诚表达深深的触动了威尔的心,你的成功不是对我们友情的背叛,我在心理期望你好起来。

  咨询前,因为威尔的迟到,蓝勃找到桑恩,两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将两人压抑已久的冲突和愤怒借助威尔的这个点爆发出来,如同一个毒瘤最后挑破了,两人作为亲密的大学同窗,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选取,一个是逼自己成功,一个是顺其自然的选取,其实没有失败者,但在彼此眼中却都是LOSER。在威尔的点上,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父性力量的观点,控制和自主。一个是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个是让他选取成为他想要的自己。都是在为你好的基础上进行的。

  “他为何躲避,为何不信任人,因为他曾被他所爱的人抛弃。”

  “他不是你!”威尔在门外听着两位的争论,内心深深的感动,对桑恩的信任更加深一步。

  第七次咨询: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走进来的时候,看着桑恩的眼神不一样,是一种自己完全被理解的感受,带着感激,当询问到咨询评估时,记录上有威尔以前被虐待的伤痕累累的相片。

  威尔有点战战兢兢,留意翼翼的问:“你有过那种经历吗?”被虐待的经历。两个人有着相同的童年虐待史,互相表达彼此以前的伤痛:父亲是酒鬼,童年遭受了来自父亲(养父)的虐待和残打,用低沉的语言在描述悲惨的故事,缓慢的呈现,眼中有泪水在涌动,桑恩没有使用术语去描述和表达,只是在体会和感受,静静的陪伴,感受自己的,也感受威尔的,仿佛对自己说,也对威尔说: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不要再用别人的错惩罚自己,不要再重复过去的痛苦,不要再用别人的错放下自己的人生,不要再用别人的错来逃避自己,不要再用别人的错来愚弄他人,不要再用别人的错来让自己不敢选取,不要再让自己躲在一个虚假的壳里…

  威尔不停的阻抗,从坐着站起来,用手格挡,反抗着桑恩的表达和靠近,桑恩抓住机会,(“不信任就不会和你上床,那是心理咨询师的最终目的,趁脆弱时下手,那是我的座右铭。”)慢慢的靠近威尔和不停的表达,带着情感和理解,威尔最后听懂了这不是你的错的真正含义,听懂了,内心的脆弱和痛苦透过痛哭表达出来,他明白这个世界上有人最后懂自己,自己也开始懂了,这不是我的错。最后两人相拥大哭,对不起!为自己以前很多很多东西在表达对不起!

  两个男人在此刻在一齐,互相懂得心理的痛,理解,信任,如同两颗心完全的共通,镜头慢慢拉远,哭声一向持续,二十多年的压抑、痛苦和孤独在此刻喷涌而出。原先这个世界有人懂我,原先这个世界上有相同经历的人能够用不同的方式在活着。

  回家的电车上,威尔沉默的坐着,阳光照在自己的脸上,应对阳光。路在延续,生命也在延续。

  回到家,威尔坐在家里,看着天花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默默的感受,仿佛找到了自己的路,做出了人生的选取,第二天开始去面试。

  一个划艇在湖面留下串串痕迹,桨手在用力,船在前进,留下的痕迹在漫延。喻示着人生在前行,留下一窜窜涟漪。

  第八次咨询:离别再见

  两人的距离坐得很近,威尔很放松和开放性的姿势,如同坦诚相对的朋友。

  谈到工作的选取,桑恩问:“这是你想要的吗?”威尔说,是的。尊重他的选取,陪伴他做出自己的选取。做得好,恭喜你!

  时间到了,威尔恋恋不舍。彼此道别,互相珍重,桑恩也做出了人生的选取,开始旅行。“我要再下注,看这次能赌到什么。”桑恩也走出了妻子去世的阴霾,准备开始走入新的人生,对威尔说:“跟着心走就没事。”

  最后两人深情的拥抱,互道谢谢,彼此都是对方的心灵捕手,陪伴彼此走过心灵的荆棘之路。一个是开始,一个是重新开始。

  威尔问:“这违反了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吗?”桑恩说,“除非你抓我屁股”。喻示着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不能发生性关系。

  朋友们为威尔组装了辆“新车”作为生日礼物,也在暗示理解他的新变化,允许他离开,是对他的祝福,也是对他的期盼,为他而骄傲。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威尔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桑恩开始收拾房间,蓝勃来访,两位旧友冰释前嫌,一齐去喝一杯。

  桑恩准备去旅行,家里开始充满温暖,干净整洁,代表桑恩开始收拾自己的家,心变了,家的环境也在变化,准备好开始新的人生了。

  威尔开车来到桑恩的楼下,看到桑恩的身影,露出温馨的表情,将自己写的纸条放在桑恩的邮箱里,两个人都开始新的人生旅途。

  朋友们来接威尔,迎来了好友查克人生最棒的时光:威尔最后走了。好友查克带着失落遗憾,表情在那一刻凝固,又表达理解和释然,最后走了,满足的微笑。有此良友,人生足矣。

  “如果教授问起工作的事,告诉他,我要去找一个女孩。”为何威尔不是自己和蓝勃说,隐喻着威尔把桑恩当成了精神上的父亲,也是最信任的朋友。如同一个小孩做了坏事,找最信任最亲近的人庇护一样。

  最后威尔踏上了加州之旅,路在延伸,谁都不明白会继续发生什么,但心理已经准备好,来吧,我的人生,我开始上路了,不管路上有什么,都能够应对。

  真正的心理咨询过程比这个更复杂,更漫长,也更精彩,为每一位踏上心理成长的人致敬!

  心理电影观后感(六):

  用期望引向自由——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美酒越久愈醇厚,一部好的影片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就愈显示出思想魅力,它把人们引进了另一种思考,对生活,对现实或对人生。

  很久没有受到这样的震撼了,那追求自由表现出的勇气和执着。观看这部影片后,感觉自己生活在缺乏理想的状态中。只是听从现实安排,没有真正的‘自由’,思想好像被禁锢了。在现实中忙忙碌碌、四处奔波,不是为了当初的梦想,而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现实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带有任何私心杂念,在人们的眼中任何不符“常理”的想法都是危险的。正如瑞德对杜方说:“在监狱期望是件危险的事。”所以瑞德被判终身监禁后,40年以来没有任何对外面生活的期望,他觉得那是一种幻想,一种奢望。直到他出狱后,应对外面的世界有着莫名的恐惧,与其说这种恐惧是监狱带来的,还不如说他没有对外面生活的期望而带来的。当他将继续监狱老图书馆管理员出狱后的结果结束自己时,然而杜方的一封信点燃了重新生活的期望,使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无论处什么境地,期望就是一盏灯,有时它会以微弱的光明引向我们走入自由。杜方就是为了梦想奋斗了整整19年,他是无辜的被误判关进监狱,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就应拥有自由。监狱不属于他,只是现实把他捉弄。不甘于一辈子呆在监狱里,从开始就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这种想法点燃了渴望自由的心。在漫长的等待中,尽管遭到很多折磨、压迫,他没有放下,而是默默地行动着,那是走向梦想的唯一途径。他明白——并不是如瑞德所说600年后才能发生的“成功越狱”,而是在不久的将来必须会出现。入狱19年后,他‘走’出了监狱,实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重新获得了自由。

  主人公杜方凭借胆略和毅力,走进了属于自己的另一端。期望始终在他奋斗历程中燃烧着,以坚毅的思想引导着。可能在他人眼中他的做法是不可思议的,但这真真切切的发生了。我们梦想有时就像其他人的眼中看杜方的想法一样,在自己的质疑中我们的理想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的淡忘。这样没有了真正渴望自由的心,失去了人生奋斗的动力,那原先脑海中描绘的蓝图逐渐变模糊,直至完全消失,然后在现实中麻木,思想的自由被尘封。

  需要实现心中的理想,我们的心中应拥有坚定的信念,充满期望,渴求属于自己的自由。而这时自己需要的是多一点毅力,多一点自信。

本文来源:http://www.tangs-design.com/66230.html

推荐内容